“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国之大者”装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民过上越来越美好的日子。所以,我们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做好“产业”文章,实现“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根基和首要任务。要以农村资源为依托,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汇聚,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的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热门实基础。
做好“环境”文章,实现“生态宜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永恒的规律。所以,我们要从生态环境营建入手,以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共同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宜居为抓手,以整洁的人居环境、干净的水源和清洁的空气为发展目标,狠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重点围绕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村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关键性属性,加大统筹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营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做好“文化”文章,实现“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对乡风文明提出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既然如此,守住乡风文明,依旧是守住乡村振兴的魂,这是屡经考验的乡村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营建,就要把农民群众吸引到搞好乡风文明营建的主体中来,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培育良好的村民村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村民法律意识;要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提升现代生活理念;要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塑造文明进步形象。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振兴的乡村,是政治营建、经济营建、文化营建、社会营建和生态营建协调推进的乡村,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久的、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只要热门实基础,久久为功,一定可以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