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4万元

封面新闻记者邹阿江1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官网获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成都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勾勒出今后五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规划》明确了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1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官网获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成都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勾勒出今后五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

《规划》明确了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占比达到75%,农业职业经理人数量达到3万人,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普遍达到10万元以上。

到2035年,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 代化。以绿色、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 力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乡村居民美好生活高标准实现,乡村社 会治理有效、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农民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发展 均等化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现代农业体系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迭、产量提升,更重要的还有农户收入水平提升。《规划》指出,要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将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快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到202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1500家、家庭农场280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万元。

目标已定,方向如何走?在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建立完善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引进培育农业头部企业,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积极开展集体经济融合与发展,通过承包、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收益;支持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或劳动服务队等各类实体。

在创新现代农民培养机制方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加快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大力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统筹利用涉农职业院校、科 研院所、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专业协会等各 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技术培训、实习实训及跟踪服务等, 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

以“硬核科技”助力现代农业

将营建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20个以上

如何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使现代种业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指出,支持发展壮大现代种业,加快营建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支持设立种业发展基金,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贡献更多源于成都的种业前沿“硬核科技”。

整合国内国际资源。重点引进种业国际20强、国内10强企业。加大本地种业优势企业支持力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

同时,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内核,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强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等农业产业科技一体化平台营建。以实施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项目为重点,营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场景。

在建立健全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方面,实施数字粮油、特色作物、数字养殖等应用示范营建,营建重要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程质量追溯平台。到2025年,营建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20个以上。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农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