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作,始终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现代化,使得农业农村取得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我县负责产业发展的业务主管部门,我们更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抓实全县产业蓬勃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抓好产业防贫预警监测和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抓牢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
“三农”责任重于山,粮食安全是前提。回溯历史,自古以来,粮食,始终是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有句老话“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没有粮食,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2022年我们更要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今年要扎扎实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实现只增不减,这是一条“硬杠杠”。我局安排部署特别是出台《石阡县2022年粮油增产示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必须不折不扣坚决完成,产量上要保持稳定,千方百计实现增产。我局要求各乡镇(街道)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以乡为单位制定粮食生产方案,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分解到地区、季节和品种,把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到田间地块。在稳定面积基础上,要把提升单产作为主攻方向,继续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以水稻、玉米、薯类等大农作物为重点,通过合理密植、复合种植、品种优选、技术配套,加大优质稻推广,确保实现高产稳产。要加强粮食储备,支持发展粮食贸易和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各级党政领导要创办创建“示范责任田”,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技术服务到位,以点带面抓好粮食生产。
“三农”责任重于山,产业发展是保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纵观古今,我国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业是我县第一产业也是母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人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相关,关系国民经济能否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局时刻认识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围绕既定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抓好落实。一是做精做强特色种植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茶叶、蔬菜、辣椒、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调优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稳定优势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以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构建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健康发展生态畜牧渔业。坚持“稳生猪、增牛羊、扩家禽、促水产、养特色”的发展思路,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推进畜牧渔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统筹好初加工、精深加工基地营建和综合利用。强化品牌营建。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认定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持续增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四是务必抓好高标准农田营建。整县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加快完成耕地“旱改水”提质改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提升耕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产能;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工程营建,提升耕地有效灌溉水平;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营建高标准农田。
“三农”责任重于山,乡村治理是基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属性,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要将乡村治理放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来认识谋划,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突出组织引导、社会服务和民主参与,用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推进善治乡村营建。(贵州省石阡县农业农村局 徐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