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近年来,习水县大力实施“一村一名职业经理人”工程,全县257个村(社区)通过“村招聘-镇审核-县备案”工作流程,成功招引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257名,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双培养”工程培训资源,全面提升职业经理人专业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和队伍营建是保障,务必充分发挥农村本土人才作用,让乡土人才唱“主角”。实施“一村一名职业经理人”工程,是打开增收致富之门有效途径之一。诚然,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新型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相对于分户小规模生产形式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形态。而要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多种什么,它需要的是一场全方位变革,着力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制约。
三农问题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是先决条件。这既需要领军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来实施这项伟业;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以村级组织人才队伍营建。“种什么”“养什么”?产业如何选择?职业经理人就得把本地的农业产业的商业价值充分激发出来。贴近发展实际,围绕当地优势产业、项目,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筑好希望田野的梦。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只有依靠体制创新,才能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的现实难题,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发展新型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迫切需要懂农业、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营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那么,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势必补齐“三农”的发展短板。
发挥好农业职业经理人作用,犹如“及时雨”滴落田间地头;犹如“大礼包”切实惠民,解决好综合技能到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让群众的脑袋“富”起来?如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如何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这就需要从发展产业的思路求变,开展丰盈“智力”,彻底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生产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问需于民、情系于民、以情聚心,用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帮”,打造出现代农业“升级版”。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需要职业经理人现代化。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乡村振兴成功实现的关键。充分认识到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紧迫性;探索好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好农业职业经理人扶持政策,让新时代的农村焕然一新,让三农发展的面子美、里子厚、路更宽、景更靓。(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