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报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王涛 王永强
“近年来,漯河市农业农村局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幸福之城营建,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走出了一条与市情农情相契合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12月30日,漯河市召开“向人民报告”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幸福之城),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静介绍漯河市乡村振兴方面的有关情况。
罗静介绍,漯河市粮食连年丰收、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美丽宜居、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几年来,漯河市先后承办全国农业全产业链营建现场会、全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现场会等,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字号”荣誉45项,争取省级以上政策性资金63亿元……漯河市乡村振兴工作始终持续领跑全省,影响全国。
乡村振兴连年全省领先。在省委省政府考核的乡村振兴第三个年头,漯河市荣获全省第二名,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两名。2022年6月21日,中央、省媒体齐聚漯河启动“乡村振兴看河南”,“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在全省、全国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连续5年全省先进,2022年8月,漯河市厕所革命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代表河南省发言。
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扛牢。2022年粮食总产190.63万吨,较2021年增加1.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平均单产514.43公斤,居全省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一级麦占比95.49%,全省第一。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全省前三。高标准农田营建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3.2万亩,占漯河市农田总面积的84%,2022年实施的22万亩高标准农田营建项目整体进度、资金拨付进度均居全省第一,争取到投资22.6亿元的7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项目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居全省第三。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国推广。2021年5月底,全国农业全产业链营建现场推进会在漯河召开,“三链同构”经验做法在2020年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探索推广的“麦椒豆”套种模式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的肯定性批示。精彩圆满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
农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漯河市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目前正向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迈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市深化巩固。农村电商销售额居全省第1位,建成1100个益农信息社,疫情下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4000余吨。5G智慧农田推广面积2万亩,正在突破新建5万亩,漯河市成功创建数字乡村示范市。“国字号”金字招牌实现新突破。一年来,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数字辣椒之都、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国字号”荣誉10项,实现了新突破。
村级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蹚出新路子。漯河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16个,培育产业兴旺星达标村20个,159个村正逐步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的创建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可持续,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政策深入落实,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9894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