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据相关部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2021年增长0.5个百分点。至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这着实是让亿万国人非常振奋的喜讯。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更是国之要事,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从根本上吃饭问题,才谈得上进一步的生存和发

据相关部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2021年增长0.5个百分点。至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2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这着实是让亿万国人非常振奋的喜讯。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更是国之要事,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从根本上吃饭问题,才谈得上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紧紧抓住粮食生产这个根本,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摘掉了“中国人不能够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帽子,让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以农为重的基本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农业生产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的扩张挤占了大量的可耕地,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务业,广大农村撂荒地现象突出。

我们的粮食生产紧紧依托于广袤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这是确保粮食产量不下降的根本。受制于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广大的西部山区和荒漠地带均不适合粮食生产,这给东中部的平原地区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我们要立足于国情实际,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深挖平原地区可耕地的潜能,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稳住粮食生产的“基本盘”。

同时,我们也需冷静地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某些粮食品种仍需大量进口,这给我们的粮食生产造成很大隐患。近来年,受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战略影响,广大的贫困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既增加了粮食产量,又给农民群众带来可观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为粮食的增收增产做出了贡献。

农业发展,科技是支撑,人才是保障。试想,如果当初没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攻关,我们或许还要饿肚子的道路上摸索多年。当前,我们的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工作者,都铆足了干劲,在农资新品种研发、农具研发上下足功夫,也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传统上靠人力的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改变,在田间地头,大量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投入运用,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高的生产效率。

“三农”问题是党的施政焦点,也是亿万群众关注的热点,粮食生产更是“三农”问题中关键的一环。我们要凝聚起亿万国人的磅礴力量,向科技要粮、向效率要粮,掌握粮食发展的话语权,以坚定的力度端牢自己的饭碗!

作者:安岳县委组织部 唐韬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农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