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掌好“新时代财政资金舵” “乘风破浪”谱写“新时代三农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长沙县财政局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始终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不断做实财政资金保障文章,为深入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长沙县财政局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始终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不断做实财政资金保障文章,为深入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展现财政担当。

科学引导资金走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始终坚持我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022年,全县农林水资金共计投入13.6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逐年递增;地方债券、其他(银行贷款等方面)方面投入也有明显增长。县财政部门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现状积极调度,科学引导涉农资金向茶产业、美丽乡村营建、粮食生产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优化资金投入模式,将资金支持范围从支持基础设施营建等初级阶段向支持高端高质的主体方面拓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农业基础设施提质、农业产业转型,加快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营建。

坚持“两整合两统筹”,即“行业内涉农资金整合、行业主管部门内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涉农资金补助标准、统筹涉农项目验收程序”。全县通过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铺排涉农项目799个,整合铺排资金8614万元。积极协调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资金支持政策、投向要求等建立部门项目库。根据涉农资金应当保障的政策属性科学设立指导性任务清单,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统筹调剂同类型的涉农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目前,我县已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补助投资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强化专项资金保障,助推粮食安全生产,全方位热门实我县粮食安全根基

2022年,县本级整合资金1亿元对粮食生产实行“三补一奖”(即对育秧、翻耕和移栽三个生产环节给予200元/亩的补贴,对规模生产给予100-200元/亩的奖励),全县种粮积极性高涨。适度规模化种植发展势头强劲,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不断。全县承包耕地流转率稳定在40%以上,2022年种粮大户(30亩以上)达776户,较去年新增230户,总体经营面积17.4万亩,较去年新增4.7万亩;扶持了354家各具特色服务模式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有效破解了“谁来种粮”的难题,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3.66万亩,总产量10.09亿斤。

全面贯彻落实《长沙县2022年促进粮食生产十条措施》等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文件精神,截至11月共落实各级、各项(如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产粮大县、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等)粮食生产相关专项资金约2.52亿元,圆满完成我县粮食生产阶段目标任务。出台《2022年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粮食专项资金用途。严格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探索“机农合一”新机制,助推我县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截至11月已兑付资金437万元,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分别达到99.5%、57.8%、99.4%,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32%。切实把控粮食生产奖补资金安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细化完善到村到组到户到丘块的种粮台账,施行粮食生产与“奖补资金、涉农项目、绩效考核”相挂钩机制。

强力助推农业“科技振兴”,优化做强院士农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出台《院士农业专项支持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依托春华、路口两个市级农业综合示范片,吸引10位农业院士在我县建成科研基地14个、精心营建隆平稻作公园,“袁梦计划3.0”正式启动等。

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着力促进我县新农村营建向纵深发展

强化制度保障。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拟定《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会的实施意见》《营建乡村振兴标杆区规划纲要(2021-2025)》等系列文件,配套出台了《长沙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长沙县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两类型(公益、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措施强化资金监管。

集中财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营建,整合项目资金项目资金2.32亿元投入7个乡村品质提档营建项目、160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点,铺排1183个子项目; 全面热门实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近三年累计投入16.38亿元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城市备用水源工程营建,目前全县农村供水范围已覆盖90%行政村、75%村民组,农村集中供水水质达标率100% ,供水保证率95%。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2022年投入约2300万元于加大对茶产业、农产品上行等优势产业扶持,“长沙绿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及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46.8亿元。打造了“全国文明村”果园镇新明村、“红色产学研示范园”青山铺镇天华村、“省级精品乡村”江背金洲村、“乡村振兴示范片”的黄花镇银龙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此外,坚持农村改革和发展统筹抓,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明显提升。县财政协同业务科局全面完成我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现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截至2022年11月,长沙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 9406.81万元,经营性收入3114.62 万元,总收入50万元的村(社区)共计64个,超额完成市定考核目标,实现村级集体增收、村民富裕富足。

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长沙县财政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两个维护”为指引,掌好新时代财政资金舵;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我县“三农”工作发展新篇章。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农网 版权所有